Online declaration & Declarations
Working group & Expert column
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具体如下一、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资源高效利用促进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二、政策清单: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等政策,具体参见打包附件说明。三、标准清单: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纳管达到上海市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标准,具体参见打包附件说明。参见评价报告A-1
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近三年未发生重大污染事件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完成了国家以及地方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碳排放强度很低,且持续下降。参见评价报告B-1,附件为上海市奉贤区生态环境局出具的盖章证明。
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分重视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辖区共有28家企业在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名单中,当前已100%实施并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参见评价报告D-1,D-2,D-3,附件为上海市奉贤区生态环境局出具的盖章证明。
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严格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园内企业无使用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不生产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产品。参见评价报告E-1
为进一步推动园区绿色化发展,在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运用管理等方面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从而实现具备布局、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等特色的绿色园区,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特成立绿色化发展及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陆纪红担任,副主任由迟丽萍担任。参见评价报告F-1
打响“水天一色”生态品牌,铺陈“水天一色”卷,实现“水天一色”目标,打造产城融合绿色环保工业家园。
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区域环境。 上海杭州湾开发区位于上海市南翼、杭州湾北岸,处于上海市沿海通道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
规划总面积为27.2平方公里。
杭州湾开发区是以制造加工业为主的外向型工业园区,共有实体型企业357家,其中工业企业261家,拥有远纺工业、亚东石化、帝斯曼维生素、金力泰化工、东风汽车、冠生园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开发区形成了以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战略新兴产业为主的“1+1+X”产业格局,开发区先后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被国家商务部、科技部确定为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被上海市确定为“新材料产业基地”。
在绿色园区建设期内,开发区以能源利用绿色化、资源利用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产业绿色化、生态环境绿色化、运行管理绿色化六个方面为重点开展建设或改造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在能源利用绿色化方面,开发区鼓励工业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使用率三年的指标值平均达到了98%高于引领值75%近23个百分点。
在资源利用绿色化方面,开发区注重提高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以及废塑料、废电气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等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建设期内,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三年的指标值平均达到了91.4%,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三年的指标值平均达到了99.6%,均远高于引领值。
在基础设施绿色化发展方面,持续完善重点企业废水、废气排放监测网络;重视发展绿色公交,加大购进新能源公交车力度,园区引用的公交车全部为新能源车,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为100%。
在产业绿色化方面,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在开发区经济中占比。
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比例达到39.6%,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园区工业增加值比例达到43.6%,人均工业增加值达到32.2万元/人,均高于指标引领值。
在生态环境绿色化方面,努力打造属于园区的”蓝天、碧水、净土”,不断优化园区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得以提升,2019年,开发区绿化覆盖率达33.9%。
万元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消减率、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弹性系数等指标均优于引领值。
在运行管理绿色化方面,开发区制定了绿色园区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完善与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相适应的绿色园区标准体系,以绿色标准引领开发区绿色发展,创建了局域网,定期在网站上发布绿色园区建设和改造信息。
创建期内,开发区绿色化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全面优化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绿色产业比重,推动现有产业绿色化改造提升,实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并且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1、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显著提升
开发区围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从2016年的27.1%提升到2019年的39.6%,截至2019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4家。
企业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高新技术企业,这部分企业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等原因,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意愿不强,如加上这部分企业产值,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在50%-60%之间。
2、绿色产业逐步成为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发区高度重视绿色产业培育,并将其作为推动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在开发区制定的新一轮产业规划定位中,将绿色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3、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扎实推进
在大力推进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发展的同时,重视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
以节能、节水、减少“三废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为重点,不断提升传统产业企业绿色化改造水平。
其中,亚东石化、中西三维、东石塘等三家企业通过了国家评审,成功进入国家绿色工厂示范名单。
4、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开发区建设的内生动力,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
杭州湾经济与技术开发区的科创与教育情况正呈现良好增长的势头,其中:科技经费支出7.32亿元,同比增长67.97%;科技活动人员2669人,同比增长52.69%;当年专利申请数214件,同比增长81.36%;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64家。
一是制定开发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
建设期内,为提升园区绿色管理水平,以提升开发区内主导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为目标,结合国家绿色制造、节能环保等相关标准文件,研究制定了开发区绿色标准体系,为园区绿色发展标准化管理打下重要基础。
二是开发区按照国际标准ISO14001和ISO9001实施环境、质量管理,通过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发区在环境和质量管理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顾客满意程度和环境绩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是鼓励企业参会或主导行业标准建设,扩大行业影响力。
瞄准新材料、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争当行业标准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