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declaration & Declarations
Working group & Expert column
2018年园区积极贯彻国家和安徽省绿色、循环和低碳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园区积极有效的贯彻节能减排、能源消耗、环保、低碳、节能目标、燃煤锅炉淘汰、大气污染防治、淘汰落后产能、供给侧改造、ISO14000认证、ISO9001认证、能源审计等国家和地方绿色、循环和低碳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各项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园区近三年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完成国家或地方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园区积极淘汰落后燃煤锅炉,推广使用生物质锅炉和天然气锅炉;园区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余热回收利用、新能源公交车等节能减排项目,超额完成安徽省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园区重点企业100%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园区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实施率已达到100%,目前众多企业正在进行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园区内企业未使用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未生产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产品。园区积极淘汰落后燃煤锅炉,推广使用生物质锅炉和天然气锅炉;园区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余热回收利用、新能源公交车等节能减排项目。园区将工艺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污染物排放少、资源利用率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列入优先准入项目,单位土地产出率低、工艺技术落后、能源消耗较高、污染物排放较大的项目一律禁止建设。
园区已建立专门的绿色园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由管委会领导作为领导小组组长,下辖6个副组长和9个组员,组织、指导和推动经济开发区绿色低碳发展工作。绿色园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的成立明确了该项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工作重点,完善了工作机制,为各部门认真落实绿色园区发展工作方案奠定了基础。
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打造绿色工业园区
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在安徽省政府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基础条件下,积极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形成了机械电子、医药食品、家纺服装、包装印刷、新能源、材料加工等支撑产业。 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先后荣获“省级印刷包装产业园”、“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环保装备)”、“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省绿色发展试点示范(循环化改造园区)园区”、“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连续多年获安庆市人民政府园区发展综合评价一等奖,被人民网等单位评为“中国最具特色产业开发区”。
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入园企业总数千余家,其中规上和四上企业169家,已形成机械电子、医药食品、家纺服装、包装印刷、新能源、材料加工等支撑产业。
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以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机械电子、家纺服装、包装印刷五大主导产业为主的工业化园区。
(1) 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布局。
园区充分利用周边的机械、电气行业为本区域节能环保产业配套,并带动邻近县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分工协作,实现区域联动循环发展。
(2)开展高耗能产业淘汰行动。
通过有序转移不符合产业规划及高能耗的项目,对能耗总量大、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较严重、不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企业逐步实施产业转移和淘汰计划。
(3) 加快高端智能制造业发展步伐。
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企业向国际同行业标杆看齐,推进低碳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
(4)加强园区内分布式光伏电站。
园区积极鼓励企业利用建筑屋顶或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电网用电。
重点企业中建材公司建设了3.50MW屋顶光伏电站工程,为园区节能减排。
(5)推进清洁生产审核。
园区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企业积极开展,多数企业均已在2014年之前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2015-2017年间松泰包装和金科药品包装两家企业被列入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上述企业也已经在2017年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达到100%。
(6)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凯迪绿色能源等企业通过购入生物质燃料发电,中建材等企业使用太阳能,园区积极鼓励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7)进一步发展低碳绿色产业链,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根据园区主导产业链,建设显著提升园区资源能源环境绩效的补链项目,完善园区的公用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以期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循环经济效益。
(一)深度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升级,着力布局节能环保产业
桐城经开区以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宗旨,着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引导新兴产业向做大做强的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
通过出台《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发挥园区发展环境优势,促进园区产业布局的结构化绿色低碳。
盛运集团、中节节能环保、香杨新能源、驭风风电等企业涉及固废焚烧、污水处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再生、生物质燃料、风力发电设备、节能建材和合同能源管理等,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园区充分利用周边的机械、电气行业为本区域节能环保产业配套,并带动邻近县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分工协作,实现区域联动循环发展。
(二)政策助力,产业引导,加快高端智能制造业发展步伐
桐城经开区深入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围绕“五大发展行动”,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企业向国际同行业标杆看齐,推进低碳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
2016年,桐城市规划占地2100亩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落户桐城市经开区,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成套装备以及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发机器人、智能穿戴、智能仪表等典型的智能装备和部件等产业。
至此,形成了一批白兔湖动力、艾瑞德农业装备等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智能制造业发展优势明显。
(三)发展清洁能源,淘汰高耗能产业,双向推动能源利用绿色低碳化
园区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优质清洁能源利用水平。
2017年,园区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分别为32%,清洁能源使用率分别为85%。
重点企业如凯迪绿色能源通过购入生物质燃料发电,安徽盛运集团采用固体废弃物垃圾焚烧发电,中建材公司利用建筑屋顶或空地建设3.50MW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电网用电,推动能源利用低碳化。
园区稳步开展高耗能产业淘汰行动,通过有序转移不符合产业规划及高能耗的项目,对能耗总量大、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较严重、不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企业逐步实施产业转移和淘汰计划。
同时依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工作”和“燃煤锅炉淘汰改造进度”等工作计划,园区在2015至2017年度开展了辖区内新天地公司等17家企业的23台工业燃煤锅炉淘汰或改造项目,顺利完成行动计划预定目标。
(四)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为实现园区的绿色、低碳发展,园区积极加大公交车辆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为开发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2015-2017年,途径园区的五条公交线路分别为44台、50台和58台公交车辆,其中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数量分别为32台、36台和44台,新能源公交车占比为73%、72%和76%。
(五)持续提升绿色低碳管理水平,推广创新化服务机制
为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绿色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持续优服务、稳增长、促转型,努力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良好环境,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桐城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组织机关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走访座谈,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开展“四送一服”活动。
无